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绚烂多彩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走进常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孕育了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光辉。
传统美术与工艺方面,常州梳篦、常州乱针绣和留青竹刻等工艺堪称一绝。常州梳篦的制作工艺源远流长,始于魏晋时期,至明代已成为宫廷贡品,每一把木梳、每一个篦箕都凝聚了匠人的心血与智慧。而常州乱针绣则以针法自由、色彩多变闻名于世,第三代传人孙燕云创立的乱针绣博物馆更是成为展示这一技艺的重要窗口。留青竹刻则以在薄如蝉翼的竹皮上雕刻出精美的图案而著称,其技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金坛刻纸和象牙浅刻也是常州传统工艺的代表。这些传统美术与工艺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传统音乐与表演方面,天宁寺梵呗、锡剧和常州吟诵等非遗项目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天宁寺梵呗作为佛教音乐的一种形式,在传承人的努力下不断焕发新的生机。锡剧起源于常州武进,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深受观众喜爱。常州吟诵则以方言吟唱古典诗词的方式,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传统音乐与表演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民俗与技艺方面,金坛抬阁和董永传说等非遗项目展示了常州地区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金坛抬阁是一种传统杂技表演形式,童男童女扮演戏剧人物悬立阁架游行,令人目不暇接。董永传说则是以“仙凡情缘”为主题的古老民间传说,发源于金坛直溪镇,充满了浪漫与传奇色彩。这些民俗与技艺是常州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丰富多彩的省级及其他代表性非遗
除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常州还拥有众多省级及其他代表性非遗项目这些非遗项目涵盖了传统技艺、饮食文化和民俗活动等多个领域。传统技艺方面封缸酒酿制技艺、常州萝卜干腌制技艺和梨膏糖制作技艺等都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封缸酒酿制技艺传承数百年以糯米为原料的金坛封缸酒香气浓郁口感醇厚。常州萝卜干腌制技艺则以其甜脆鲜香的特点著称于世。梨膏糖制作技艺则以中药材熬制而成兼具食疗价值。饮食文化方面遥观冰糖圆蹄、蒋凤记酱板鸭和常州糕等地方特色美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这些非遗美食不仅是味觉的享受也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民俗活动方面虎头鞋制作技艺和杨桥庙会等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体现了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虎头鞋制作技艺通过刺绣、打籽等复杂针法制成寓意驱邪纳福。杨桥庙会则是融合商贸与民俗表演的传统集会热闹非凡。这些省级及其他代表性非遗项目展示了常州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地方特色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非遗的传承与保护现状
截至2025年常州拥有1项世界级非遗、14项国家级非遗(含世界级)及53项省级非遗覆盖传统美术、音乐、技艺、民俗等类别。近年来常州在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建立博物馆、参与国际展览等方式推动非遗活态传承。这些举措不仅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我们的手中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