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和保险密度近年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以下是关键数据和分析:
一、保险(保费总收入/GDP)
1. 全国水平
2024年全国保险为4.2%,较2023年提升0.1个百分点。
2023年保险为4.07%,未达到设定的5%政策目标,且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6.83%。
2. 区域差异
北京(7.1%)、黑龙江(6.5%)、吉林(5.6%)位列前三,西藏不足2%。
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5.2%)、上海(5.1%)表现突出。
二、保险密度(人均保费)
1. 全国水平
2024年保险密度为4046元,同比增长411元;2023年约为3635元(516美元),仅为全球平均(882美元)的58.5%。
2. 区域差异
北京(16234元)、上海(11063元)远超全国均值,江苏(6419元)、浙江(6091元)紧随其后。
经济欠发达地区如内蒙古、山东等保险密度增速较快。
三、国际对比与发展潜力
中国保险(4.07%)和密度(516美元)均显著低于美国(11.6%)和全球均值(6.83%、密度882美元)。
普惠保险推动下,2013-2023年保险密度增长2.74倍,但房产仍占家庭金融资产的76%,保险渗透空间巨大。
四、未来趋势
健康养老与数字化转型:健康险2024年保费达8653亿元,AI核保等技术提升效率。
政策驱动:个人养老金税优额度提升至1.5万元/年,新能源车险等绿色险种受补贴。
综上,中国保险市场仍处于成长期,区域不均衡明显,但政策与技术创新将推动和密度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