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莫虚有是什么意思了)
医疗保险 2025-09-01 03:16www.baoxiank.com养老保险
“莫须有”的典故源自《宋史》中的岳飞传记。岳飞被捕后,案件即将定案之际,韩世忠对秦桧的判决表示质疑。秦桧回应道:“岳飞之子岳云与张宪的通信虽然无法找到,但罪行确实‘莫须有’。”韩世忠质问:“‘莫须有’三字,如何能让天下信服?”于是,“莫须有”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
中国知识人虽然喜欢摇头晃脑地展示博学,但实际上在古书解读上常常浅尝辄止,不能深入理解和运用。对于“莫须有”三字,多数人解释为“没有”,但这显然无法说通。秦桧如果公然声称“莫须有”是“没有”,那就等于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定罪岳飞,这显然是荒谬的。大多数阅读《宋史》岳飞传的人们,却没有对此产生疑问,真是令人费解。
幸好,也有一些学者敢于提出疑问。徐乾学在《资治通鉴后编》中认为,“莫须有”被误解了,应该是“必须有”。毕沅在《资治通鉴考异》中也持同样观点。朱彝尊则提出应将“莫”字改为“必”字。对此,俞正燮在《癸巳存稿》中提出了另一种解释,他认为“莫须有”应该从字面解释,认为秦桧的语气在迟疑中带有必须的意思。但这些解释虽然避免了私改古书的嫌疑,却仍然没有完全说通。
其实,“莫须有”这种用法是宋朝人的口语表达,我们应该从宋朝的书籍中寻找答案。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中,“莫须”的用法频繁出现。从这些语境中我们可以推断,“莫须”的意思是“难道不”或“难道没”。“莫须有”的真正含义是“难道没有吗?”。结合《宋史》中的语境,秦桧说的“其事体莫须有”,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岳飞的罪名,难道没有吗?”的这种傲慢语气。这种用法在当时是非常常见的口语表达方式,用于针锋相对的对话中。这样的解释才合情合理。
上一篇:元宵灯会的介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