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第周简介(童第周小学课本原文内容)
童第周,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出生于浙江鄞县一个偏远的山村。家境贫寒的他,在生活的重压下,一边帮着家里做农活,一边跟随父亲识字读书。
17岁那年,童第周踏入了中学的大门。他的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对他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他的平均成绩仅为45分,他面临着退学或降级的困境。童第周并未轻言放弃,他再三请求,最终校长勉强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
第二学期,童第周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天不亮,他就悄悄起床,在路灯下苦读外语。夜深人静,同学们都休息了,他依然坚持学习。值班老师发现后,关了路灯,劝他进屋休息。但童第周不甘心,又溜到厕所外的路灯下继续学习。经过半年的艰苦努力,他的成绩终于有了显著提高,各科成绩均优秀,数学还考了满分。
面对成绩单,童第周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信念:“我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在他28岁那年,得到了亲友的资助,童第周得以赴比利时留学,跟随一位在欧洲享有盛名的生物学教授学习。
在留学期间,他和来自各国的同学一起学习。由于旧中国贫穷落后,外国学生多少有些瞧不起中国同学。童第周却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他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终于攻克了一项难度很大的实验——剥掉青蛙卵的外膜。这项实验一直困扰着那位教授多年,许多同学都不敢尝试。童第周的成功让那位教授兴奋地说:“童第周真行!”这一事迹也在欧洲生物学界引起了轰动。
每当想到这次成功,童第周都会深感振奋。他坚信:“一定要争气。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认为难办的事,我们中国人经过努力,也能办得到。”他的信念和成就,不仅为他自己赢得了尊重,也让中国的地位在国际上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