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医疗保险 2025-08-26 01:52www.baoxiank.com养老保险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身正则天下归之。”这句古人的智慧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当我们的行为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时,应该反过来审视自己,自身的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这是一种内外兼修的境界,是一种以身作则的力量。
拓展一下我们的视野,来了解一下萧修的故事。萧修仪容风度严肃端正,坚守正道,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少年才子。他在九岁时就已精通《论语》,十一岁便能挥洒笔墨,撰写文章。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
在萧修十二岁那年,他的生母徐氏离世。他从荆州返回安葬母亲,途中在长江上遭遇了一场猛烈的风暴,许多部下不幸遇难。面对这样的变故,萧修紧紧抱着母亲的棺柩,痛彻心扉,血泪交融。他依然坚强地面对困境,最终安然无恙地返回。
在为母亲守孝期间,原本在山中出没的猛兽竟然消失无踪,野鸟们也变得异常驯服,它们互相嬉戏,甚至栖息在萧修的屋檐下。这一幕幕奇异的景象,仿佛是大自然对这位孝子的嘉奖。梁武帝闻讯后,下令表彰萧修的孝行,并将其事迹通告所有王室宗亲。
后来的萧修,出任梁、秦二州刺史,他在汉中任职七年,致力于移风易俗,被当地人民尊称为慈父。有一次,长史范洪胄的一顷田遭遇了蝗灾,眼见秋收无望。萧修亲自来到田间地头,深深地自责。功曹王廉建议他捕捉蝗虫,但萧修却深情地说:“这是我这个刺史没有德政才造成的,捕捉蝗虫又于事何补呢?”他的这种自省与仁爱之心,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
萧修的故事深深地诠释了“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的哲理。他的事迹告诉我们,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应该首先审视自己,从自身寻找原因。只有自身行为端正,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影响世界,让天下归之。
上一篇:高中议论文800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