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保险产品因何受市场冷落?
在经济之声《天下财经》的报道中,我国保险行业的“以房养老”业务走过了近六个春秋,然而市场反响却较为平淡。目前,仅有幸福人寿一家推出了此类保险产品,且意向客户与实际承保的客户数量均有限。尽管这一业务对于丰富养老保障资源有着积极意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遭遇了不少挑战和困难。
正规军的市场遭遇略显尴尬,而与此“以房养老”的骗局却屡屡浮出水面。这种模式让老年人通过反向抵押住房给保险公司来获取养老保险金,虽然在理论上听起来可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隐藏着诸多风险。一些不法分子恰恰利用了这一小众产品市场的供给不足,制造了一系列骗局,导致部分老人的生活陷入困境。最近央视所曝光的中安民生的骗局便是典型案例,许多老人的房子被抵押给小贷公司,背负上了高额的贷款和利息。
针对这种情况,专家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们认为,保险机构在把握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方面还存在不足。要成功推进“以房养老”业务,需要有更加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来运营这个产品。除了市场因素外,法律制度的挑战也不容忽视。现行的相关法律制度与担保、物权以及继承等制度存在不匹配的情况,这无疑增加了产品运行中的法律风险。
幸福人寿的负责人明确表示,“以房养老”保险业务不仅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还面临着法律环境的制约。全国政协委员郑秉文则提出了推动这一业务发展的建议。他认为需要宏观政策的支持和微观法律环境的配合,并建议进行顶层设计来指导这一业务的发展。他也呼吁对供给端的保险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支持。只有如此,“以房养老”保险业务才能在养老保障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正规业务的遭遇警示我们,在发展养老保障新产品时,必须充分考虑法律风险和市场供求状况,确保老年人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尽管当前“以房养老”业务的推广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它作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完善法律环境、提供政策支持、加强市场教育等措施,推动这一业务的健康发展。我们也需要更多的创新和,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为他们的幸福生活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