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国忧民的名人事例(像范仲淹一样忧国忧民的人
陆游(1125年-1210年),南宋时期璀璨的诗坛巨星,汉族,字务观,号放翁,生于越州山阴,即今日之浙江绍兴。他在孩提时代便展现出非凡的文学才华,十二岁便能作诗写文。他的一生著作丰富,留传后世的诗篇数不胜数,其中《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更是备受推崇。
陆游的文学造诣深厚,尤其在诗歌方面的成就更是独树一帜。他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如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他的许多诗篇抒发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壮志以及对敌人和卖国贼的愤恨。这些诗篇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他的诗歌不仅在生前被誉为“小李白”,成为南宋诗坛的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也享有崇高的地位,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爱国诗人。
除了诗篇之外,陆游的词作虽然数量不如诗篇庞大,但也同样贯穿着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集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等。
再来说说杜甫(公元712-770年),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生于河南巩县,是初唐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杜甫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因当时的环境而未中进士。因曾居住在长安城南的少陵,他自称“少陵野老”,世人则称他为“杜少陵”。
杜甫的一生都在努力追求仕途,但大多时候却困顿不得志。他曾被叛军俘虏,后逃脱并担任左拾遗官职。乾元二年(七五九),他离开官场,前往四川,定居成都。在那里,他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被称为“杜工部”。晚年的杜甫生活贫困,曾东迁避祸,途中滞留夔州两年,最终出峡漂泊至鄂、湘一带,因病去世。
两位诗人的生平与作品都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他们的诗篇不仅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更是我们了解那个时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