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香港买保险注意了!香港详尽披露内地投保降
内地赴港购买保险的浪潮逐渐退去?
曾经,内地人士对香港保险的热情高涨,每年为香港保险业带来数百亿港元的保费收入,这一景象似乎已成为过去。随着数据的公布,人们发现这一趋势正在发生悄然变化。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的数据显示,内地访客新造保单保费已连续三个季度下滑,若此趋势持续,今年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保费将出现自2009年以来的首次下降。这一转变无疑给香港保险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回顾过去几年的数据,我们发现内地人士购买香港保险的热潮始于2012年。当时,内地人在香港个人业务保费的占比还不足10%,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比例逐年上升,最终在2016年达到顶峰,占个人新业务的四成。这充分说明了内地市场对香港保险业的巨大推动作用。这股热潮如今似乎正在逐渐退去。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或许与相关部门对购买香港保险的风险提示有关。自2016年起,银联、外汇局等部门相继采取措施,对购买香港保险的刷卡限额、网上付费等方面做出一定限制,旨在引导内地居民理性购买保险。这些政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地人赴港购买保险的热情。
值得注意的是,内地人购买的香港保险产品以医疗或保障型为主,如危疾保险、医疗保险、终身人寿保险等。这表明,内地人在选择保险产品时更注重保障而非投资。约99%的保单为非整付保费保单,这意味着投保人追求的是长期的保障承诺而非短期的投资回报。
面对这样的变化,无论是内地居民还是香港的保险公司都需要更加谨慎地考虑和决策。对于内地居民来说,购买保险不仅要考虑保障、理赔等问题,还要关注法律环境、汇率风险以及外汇政策风险等因素。而对于香港的保险公司来说,他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内地市场的需求,以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说起赴港购买保险的原因,外汇局曾对此作出过详细的阐述。对于境内居民个人来说,如果前往香港购买的是旅行、商务活动、留学等所需的人身意外险、疾病保险等服务贸易类保险,这些是被允许和支持的。但对于那些希望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产品的居民,这些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在现行政策下尚没有得到支持。
关于赴港购买保险的注意事项,早在2016年就已经发布了《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这份提示中明确指出了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存在汇率风险和外汇政策风险、保单收益的不确定性以及退保损失等重要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消费者在购买前进行深入考虑,以免陷入不必要的风险。
随着内地保险市场的竞争加剧和创新,内地保险产品的性价比已经得到了显著提高。消费者在选择保险产品时,不仅要考虑价格因素,还需要充分了解自身的保险需求并仔细阅读保单条款。消费者还需要关注后续的保费交纳和理赔环节。在理赔方面,消费者需要特别考虑距离因素、理赔资料差异以及理赔诉讼等问题。香港保监局提醒消费者,在购买香港保险时需要注意,如果日后需要办理理赔或进行法律诉讼,可能需要亲自前往香港办理。
赴港购买保险需要消费者理性考虑产品特点、续保和理赔等问题,并充分了解自身的保险需求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香港的保险公司也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内地市场的需求,以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这场转变中,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保险公司都需要更加谨慎和理性地面对市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