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共此时的上一句是什么(天涯共此时,千里共
月下共赏古今情——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
在广袤无垠的大海之上,一轮明月如明珠般升起,虽身处天涯海角,却能与所思念之人共赏此月。这便是唐代文学家张九龄在其诗作《望月怀远》中所描绘的浪漫景象。
该诗源自古人对月亮的深情凝望,将“望月”与“怀远”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在古老的诗歌中,月亮常常作为传递情感的媒介,唤起人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的首句“海上生明月”,以宏大的场景作为开篇,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浩渺无际的世界。这里的明月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景象,它更是连接诗人与远方亲人的桥梁。诗人借此明月,表达了他与亲人虽相隔天涯,却能通过这轮明月感受到彼此的情感。
接下来的“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情感。在漫长的夜晚,诗人思念着远方的情人,这种思念之情在月光的映衬下更加浓烈。遥夜与相思,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使诗人的情感更加突出。
诗中的“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月光的深情。他熄灭烛火,怜爱这满屋的月光,甚至披上衣服走出室外,感受那夜露的滋润。月光如此美好,却难以与远方的亲人共享,这种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最后两句“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表达了诗人深深的遗憾和期盼。他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送给远方的亲人,只能在梦中与亲人相聚。这种梦境的描绘,给人一种飘渺的感觉,仿佛诗人已经跨越了时空的界限,与远方的亲人相聚在一起。
张九龄的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作。每当人们读到这首诗,都会想起那个美好的月夜,以及与亲人相隔千里的无奈和思念。这种情感是永恒的,也是普世的,让我们在遥远的时空之中,感受到了古人的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