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多措并举 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小微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脉络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在疫情后时代,其面对的挑战更为严峻。融资难是困扰这些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落实“六稳”“六保”的工作要求,政策鼓励并支持小微企业的融资增信和风险分担机制的完善。保险机构在此背景下,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以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压力。
保险,作为一种经济补偿制度,具有普适、精准、增信等比较优势,通过与信贷结合,能有效发挥增信作用,助力小微企业获得普惠金融服务。今年四月,银发布的《通知》鼓励深化银保合作机制,创新面向小微企业的保单融资产品。在地方层面,保险机构与银行等机构合作,形成“保险+信贷”的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便捷的贷款渠道。
针对小微企业信用水平偏低、缺乏可抵押资产的问题,保险机构推出多种创新产品,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例如,“房抵保”“车链保”“政银保”等产品,旨在为不同类型的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服务。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外贸企业,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推广“信保+担保”服务形式,为小微外贸企业提供增信支持。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服务的小微客户已突破10万家,全年支持小微企业出口近1000亿美元。保险在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防范收汇风险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对于专精特新小微企业这一中坚力量,《通知》提出完善科技型金融服务方案。银政策研究局负责人明确表示,这类企业是金融机构服务的重点对象。保险公司也在为首台(套)重大技术设备和新材料的首批次应用提供全方位的保险保障,助力整个生产经营环节的良性循环发展。以阳光财险为例,他们开展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及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为投保企业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专业服务,促进了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业内专家指出,一系列惠企政策的实施正在逐步激发专精特新小微企业的发展活力。除了创新保险产品和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险资的运用也是助力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题的重要途径。保险业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政策层面不断松绑险资股权投资范围,以及债权、股权投资计划、保险私募基金等投资方式的扩展,险资支持小微企业的渠道方式正在不断增多。
银数据显示,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在持续增长,发挥保险特有的抗风险作用,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未来,为了继续发挥险资的作用并助力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需要政策引导支持保险资金发挥期限长、来源稳定等优势,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险公司正全方位助力小微企业的融资和发展,发挥其在激发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发展活力、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能力等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政策的推动和金融机构的创新努力,小微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保险机构将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能力,为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险资的运用也将成为助力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题的重要途径。未来,保险业将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