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将掌握“迸溅、伶仃、忍俊不禁”等词汇的含义,并积累丰富的写景状物类词汇。通过阅读,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深入赏析语言的表现力,并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以及紫藤萝的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学生将通过朗读和圈画关键词句的方式,理清文章的结构,理解“赏花—忆花—悟花”的行文脉络。学生将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深入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生命哲理的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阅读和学习将让学生感悟生命的顽强与美好,培养他们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也将激发学生关注自然、思考生命价值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学生将重点关注文中细腻的写景语句,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深入理解紫藤萝由“衰”到“盛”的象征意义。
难点:
难点在于把握作者从“焦虑悲痛”到“豁达振奋”的情感变化,以及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花与人命运交织”的深层内涵。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紫藤萝盛放与凋零的对比图片,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读法:通过配乐范读、分组朗读,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韵律与情感基调,深入感受文本的魅力。
任务驱动法:设计性问题,引导学生圈画批注、合作讨论,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合作学习。
多媒体辅助:播放作者访谈视频,补充写作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和作者的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赏花·品景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紫藤萝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瀑布”如何体现紫藤萝的特点,并简要介绍宗璞的创作背景,为后续的文本分析做铺垫。
整体感知(1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标注出“赏花—忆花—悟花”的段落划分,并梳理文章的脉络。
精读品析(20分钟):学生分组任务,选择一处描写紫藤萝的语句,分析其所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全班交流,共同归纳紫藤萝的“盛”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课时:悟情·明理
情感分析(15分钟):通过对比“十年前的藤萝”和“现在的藤萝”,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深入解读关键句,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个体与群体生命的永恒。
主题升华(10分钟):紫藤萝的“重生”所象征的生命力的顽强与希望,并结合汶川地震、疫情中的生命故事,拓展讨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五、作业设计
1. 基础巩固:请从文中挑选出五句精彩的语句,并对其进行赏析。赏析的角度可以包括修辞手法、情感表达或哲理启示。通过这一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理解文本,感受作者的巧妙笔触和深层思想。
2. 拓展阅读:推荐阅读宗璞的《丁香结》。比较这篇散文与我们所学的课文在“托物言志”手法上的异同。这一练习旨在帮助同学们拓展阅读视野,通过对比不同作品来深化对“托物言志”这一文学手法的理解。
3. 实践任务:请同学们走出教室,观察校园中的植物。选择一种植物,用200字左右的篇幅,描述其特点并表达对生命的思考。通过这个实践任务,希望同学们能够关注自然,感悟生命的真谛,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六、课堂笔记整理(板书设计参考)
紫藤萝瀑布 —— 宗璞
一、赏花:繁盛的紫藤萝(色彩、形态、香气)
修辞:比喻、拟人
情感:初次惊艳
二、忆花:往昔的凋零(对比)
背景:时代创伤
情感:引发沉思
三、悟花:生命的永恒与变迁
手法:托物言志
情感转变:焦虑至释然,再至振奋
哲理启示:个体的生命虽有限,但生命的洪流永无止境。
参考资料补充:在解读这篇作品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深入文本的内涵。从景到情再到理,我们逐渐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教学中,除了文本分析,还应注重朗读与写作实践的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语言运用能力,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巧妙构思和深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