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律效力与学历认证
录取通知书:由正规高校发放,具有法律效力,代表学生通过高考统招被正式录取,毕业后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它是办理户籍迁移、助学贷款等手续的核心凭证,还能享受火车票优惠等权益。
入学通知书:多为计划外招生或非全日制教育机构发放,仅表示“符合就读资格”,不具备法律效力,学历可能不被国家承认。部分中小学的入学通知书虽具有入学凭证功能,但与高等教育阶段的录取通知书性质不同。
2. 发放主体与用途
录取通知书:仅限全日制高校发放,通常附带入学指南、校园卡等材料,设计注重纪念性(如手写、特种纸等)。例如北京大学2025年录取通知书包含校徽、校园景观等元素。
入学通知书:可能由继续教育学院、民办机构等发放,内容侧重入学流程通知,设计风格多样(简约、卡通等)。部分中小学入学通知书会标注《义务教育法》相关要求。
3. 常见混淆风险
高校可能用“入学通知书”混淆概念,实际为计划外招生或非学历教育,需警惕“XX大学入学通知书”类文件。例如2024年有考生误将入学通知书当作录取书,报到后发现是继续教育班级。
4. 典型案例对比
录取通知书:东莞考生陈思瑾收到的北京大学通知书明确标注“本博连读”学制,具有完整学历认证路径。
入学通知书:某些机构发放的“入学通知”仅注明“达到就读要求”,未提及学历认证信息。
建议收到文件后核对发放单位、法律条款及学历说明,避免因名称相似导致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