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乌喇纳喇氏
一、背景简介
来自满洲镶蓝旗的乌喇纳喇氏,是那拉氏分支,源自海西女真乌拉部。这位家族背景显赫的女子,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通过选秀,被指婚给皇四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帝。她的父亲讷尔布担任佐领,家庭背景为她的入宫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础。
二、晋封历程
乌喇纳喇氏于乾隆二年(1737年)被晋封为娴妃,十年后又晋升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随着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的去世,她晋为皇贵妃并掌管六宫事务。乾隆十五年(1750年),她正式被册立为皇后,成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
三、生育情况
乌喇纳喇氏在成为皇后前的十八年并未有生育记录,但在上位后连续生育。皇十二子永璂、皇五女、皇十三子永璟均在她成为皇后后出生。这些子女的出生可能与她的地位提升以及家族压力有关。
四、命运转折与结局
乾隆三十年(1765年)的南巡期间,乌喇纳喇氏因自行剪发而触怒乾隆,被单独遣返京城,并收缴册宝,实际上被废除了皇后的地位。她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逝世,享年48岁。她的丧仪规格仅为皇贵妃级别,并未享有独立陵寝,神位也未进入奉先殿。
五、历史评价与争议
作为首位摄六宫事的皇贵妃,乌喇纳喇氏早期以“柔和孝顺”著称。她在宫廷中的地位变迁以及后期与乾隆关系的恶化,成为清宫历史上的一个谜团。影视作品中常将其塑造为反派形象,但历史记载显示她的家族背景普通,真实性格与戏剧化演绎存在差异。
关键时间线梳理
乌喇纳喇氏的生平关键时间线如下:1718年出生,1734年嫁给乾隆为侧福晋,1750年被册立为皇后。1765年南巡时发生剪发事件,之后被废。最后于1766年逝世,葬于裕陵妃园寝。这位传奇女子的生平,充满了起伏与争议,她的故事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