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生命线的作用(保险业的“十四五”)
本报报道,随着近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保险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这一重要纲领性文件为保险行业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为其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指引下,保险行业被赋予了更高的期待和更广阔的前景。据中国经营报记者统计,规划纲要在多个方面涉及保险业的发展,其中特别强调了深化保险公司改革、提升商业保险保障能力,以及构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等关键领域。
随着监管规划的出炉,商业健康险规模预计将在未来五年内呈现爆炸式增长,超过2万亿元,而养老险责任准备金也将从目前的5600亿元跃升至2025年的6万亿元以上。这一系列激动人心的规划无疑为保险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使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养老领域,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面对未来五年至十年间可能达到的养老金缺口,保险业正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王滨敏锐地洞察到,养老第三支柱缺口的背后是一个万亿级市场空间,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
除此之外,“十四五”规划纲要还强调了商业医疗保险在解决我国医疗资源紧张、保障不足等问题上的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医疗保障需求的日益增长,险企纷纷涉足医疗健康产业,利用自身优势化解相关问题。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在过去的几年里实现了惊人的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预示着商业医疗保险在“十四五”期间将取得重大进展。
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保险业迎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保险业不仅需要乘政策东风,把握机遇,推动业务的创新发展,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与此“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发布也为保险业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虽然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迅速,但在产品层面仍存在同质化现象严重、对带病体人群和慢性病的保障不足等问题。对此,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指出,信息的透明与共享是健康险发展的关键。由于保险业与医疗行业融合不够深入,医疗数据难以获取,导致产品定价困难和赔付风险难以控制。她建议加速医疗数据标准化,建立医保数据与商业保险的数据共享机制。
保险业在迎接发展机遇的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保险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产品服务亟待升级转型。金融领域的持续扩大开放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保险传统商业模式面临冲击。对此,国寿集团积极响应“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指引,将完善公共安全、安全生产、食药安全、洪涝灾害等领域的保险服务体系。
友邦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规划对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未来转型是几乎所有公司的大趋势。在此背景下,渠道转型、产品+服务转型和数字化转型是险企未来的主要转型方向。随着金融领域的开放,外资进入寿险业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这也提升了外资寿险公司经营的灵活度与自由度。
在此背景下,“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坚持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也为保险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方向。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总监朱俊生建议,“十四五”期间应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逐步降低国有资本比重,积极引入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十四五”规划纲要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无论是养老保险还是商业医疗保险,都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在这个时期,保险业需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提升服务质量,为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