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点评:多效并举,4月新单降幅收窄,维持“强于大市”评
平安证券近期发布了一份报告,对上市险企的保费收入进行了详细解读。在疫情逐渐缓解的大背景下,这些保险公司的保费下滑趋势在4月份出现了显著的企稳迹象。
报告中指出,寿险市场的新单业务在4月份呈现分化的态势,但总体展现出积极的回暖迹象。平安保险的业务团队保持稳定,新单降幅持续缩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总新单和个险新单方面,公司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总新单同比基本持平,而个险新单更是实现了惊人的高速增长。这一成绩得益于疫情对于线下业务的限制逐渐放宽,以及4月份相对较低的业绩基数。
其他保险公司也在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例如,太平洋保险的新单降幅也在逐步缩小,虽然个险期交新单仍有下滑,但下滑速度正在减缓。中国人寿凭借其在理财产品方面的优势以及较低的业务基数,实现了新单业务的显著增长。新华保险和太平人寿通过产品升级和银保渠道的支持,也取得了新单业务的增长。
在产险领域,车险修复尤为明显,非车险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其修复速度甚至超过了寿险。平安和太保的产险保费增速均出现显著回升。尤其是平安的非车险业务,增长幅度高达50%,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展望未来,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弱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企稳回升,上市险企的新单保费降幅有望在二季度继续收窄。当前,这些公司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已充分反映了市场的悲观预期,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新单的修复速度将直接关联到公司估值的修复弹性,这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投资机会。
投资者在布局这一领域时,也需要关注潜在的风险因素。比如海外疫情的超预期发展、全球股市的波动、信用风险以及利率持续下行等问题都可能对上市险企的业绩产生影响。代理人队伍的稳定性以及新单保费的增速也是值得关注的风险点。
平安证券的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来审视上市险企的保费收入状况。随着市场环境逐步改善,这些公司的保费收入有望逐渐恢复,为投资者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但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也需要保持警惕,充分考虑到潜在的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