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20%工时可由机器人替代?保险电力医疗“数字员工”已上岗:乐与人协同
在世界顶尖的医疗企业中,医药代表们如今配备了数字化时代的得力助手——“数字助理”,这一配备令人瞩目。面对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获取难题,由于产品信息的繁杂、查询流程的繁琐以及合规控制的严格,医药代表们曾面临巨大的挑战。而如今,这家医疗企业引入了革命性的注册证查询机器人,医药代表只需与机器人进行简短的权限验证对话,便能迅速获取相关注册证信息,效率较过去有了质的飞跃。
这家企业的创新数字化负责人透露,医药代表向机器人问询的次数每月超过八千次,显示出数字助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巨大价值。不仅如此,在保费续保、工单录入、资质审核等繁琐且耗人力的岗位上,“数字员工”正逐步替代人类,承担起了工作的重任。在最近的“未来工作全球峰会”上,来也科技推出的全新“工作执行系统”,正成为金融、通信、电力、零售等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领头羊。
以保险公司为例,当消费者在线咨询关于续保的事宜时,与他们对话的可能是数字销售员。这些数字销售员具备高度智能化,能够自动识别输入的行驶证相关信息,通过快速查询比对客户上一年的保额情况,为客户带来更加便捷的保险服务体验。在索赔咨询中,数字员工能够处理大部分情况,只在索赔金额超过一定界限时,才会邀请专人审批,实现人机协同作业。这种数字员工的出现,旨在解决保险公司面对高并发咨询时的人力短缺问题,在不增加客服人员数量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类似的数字化转型场景也出现在其他行业。在电力领域,面对海量的电网筛查需求,数字员工凭借快速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迅速甄别风险位置。在公司人事场景中,数字员工更是展现出了惊人的效率,能够迅速识别、提取并录入简历信息,仅用时10秒就能完成原本繁琐的工作,大大节省了人事部门的时间。这些数字员工甚至可以在人类员工下班后继续工作,实现24小时无缝对接。
这些低效环节效能提升的背后,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来也科技的范里鸿表示,这需要人工智能具备全面的感知能力,包括脑眼耳鼻的并用。其中,对海量数据的读取识别是一大技术挑战。人工智能需要将来自不同渠道、不同格式的数据转化为标准化数据,才能被机器准确识别和理解。人工智能还需要从单一的环节转向对整个工作流程的深入理解,这也是一个技术发展的难点。
数字员工背后的RPA技术——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正在成为资本的新宠。今年以来多家科技公司已经启动了“RPA+流程挖掘”业务。据德勤的调研预期,全球有20%的全职人力工时可由机器人完成,而在庞大的中国市场潜力巨大。目前来也科技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服务了众多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中小企业,助力他们实现数字化转型。
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数字化转型。数字员工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它们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数字员工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