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万亿元!我国保险业积极行动 应对灾害事故作用日益发挥
央视报道,保险业在经济和社会中展现出了其不可或缺的角色,堪称“减震器”和“稳定器”。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发布会上详细展示了保险业在防灾减灾救灾方面的突出贡献。
今年南方地区遭受严重灾害的挑战,湖南、江西、广东等地区的保险赔付金额达到了惊人的约28亿元。这一令人瞩目的数字背后,凸显了保险业在灾害面前的迅速响应和高效运营能力。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的尹江鳌司长透露,今年前七个月,保险业的赔付支出高达1.39万亿元,同比增速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0.2%。这一增长速度远超过保费收入的增速,鲜明地反映出保险赔付的强劲增长态势。为了有效应对灾害,保险业创新推出了多项政策,如车险“三免四快”、农房保险“四快两免”等,确保在灾害面前应赔尽赔,为受灾民众提供及时有效的经济支持。
尹江鳌司长还指出,与全球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相比,我国保险赔付在灾害经济损失中的占比仅为10%,显示出我国保险业在灾害风险管理方面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为此,金融监管总局计划搭建保险保障能力评价体系,完善灾害事故分级应对机制。将在各地开展巨灾保险试点,完善共保机制,提高对重大项目等风险保障的能力,进一步发挥保险业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积极作用。
保险不仅仅是一份保障,更是一份责任。在面临严峻的自然灾害时,保险业迅速行动,充分发挥其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重要角色。通过持续改进服务规范、建立绿色通道等措施,保险业在防灾减灾救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受灾地区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我们见证了一个日益成熟、负责任的保险行业。在金融监管总局的引导下,保险业正积极应对灾害事故,充分发挥其作用。我们期待保险业能够继续深化改革,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民众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保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