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买保险亏掉95% 全球最大保险公司遭声讨!保单净值为什么出现
赴港购买保险遭遇巨额亏损:安盛投连险引发信任危机
近日,涉及全球最大保险公司安盛的一起保险引发广泛关注。众多投保人购买了一款名为EVOLUTIONHKIF的投连险产品,却遭遇净值暴跌,损失惨重。这一不仅震惊业内,更引发公众对保险机构稳健投资形象的质疑。
投连险,一种兼具保障与投资的保险产品,近年来成为富裕人群的热门选择。这起让人们开始审视这种选择背后的风险。当“保险”与“血本无归”联系在一起,人们不禁要问:保险还安全吗?
始于一封受害投保人的公开信。据他们描述,多年前通过不同中介公司购买了安盛香港的投连险产品EVOLUTION。其中HKIF基金出现问题,导致投保人账户价值暴跌95%,损失高达数亿港币。
受害人指责安盛在宣传及销售该产品时存在误导,称购买时被告知该保险产品具有高额回报潜力。他们不仅损失了全部投资,还倒欠安盛巨额管理费。对此,安盛回应称是基金管理公司和宣传误导的保险经纪公司的问题,强调在销售时并未向投资者提供任何投资建议。目前,香港警方已介入调查。
投连险是一种特殊的保险产品,其保障与投资的双重属性迎合了部分投保人的需求。其风险性也相对较高。对于此次,有保险专家指出,投连险产品的属性决定了其风险与收益应由被保险人承担。但安盛作为保险公司,在宣传和销售产品时仍应承担一定责任。
那么,为何这200多位投保人选择了这款账户?部分投保人可能并不符合投资门槛要求。安盛的回应是“我们没有给投资者任何建议”,而受害者则声称安盛未审核他们的投资资质。在这款违约基金“HKIF”的宣传资料中,明确标明了投资门槛。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投资人,安盛是否应承担责任,尚待进一步调查。
一位香港保险公司经纪人透露,这种产品通常推荐给有一定投资基金或相关保险产品经验的客户。他强调,“基金单自身存在风险,需要清晰地分析和阐述,没有投资经验的客户不建议购买。”尽管这种险种在香港市场已较为成熟,但这位经纪人表示,由于风险较大,他并不会推荐客户购买。
这起投连险的爆雷,也让内地投保人对香港保险的热情有所降温。业内人士指出,不能因单一对整个香港保险业一概而论。他们强调,对于正常的房地产投资而言,出现一夜暴跌的情况并不常见。关于基金是否存在欺诈等复杂情况仍在调查中。
在保险专业律师眼中,这次属于香港保险监管的范畴,安盛应承担何种责任尚待判断。但从法理角度看,保险公司在投资过程中应以稳健性为基本原则。若存在违反规定导致投资失败的情况,保险公司应承担一定后果。
这起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选择金融产品时,我们应深入了解其背后的风险,不仅关注其收益,更要谨慎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投连险作为一种特殊的保险产品,其保障与投资的双重属性迎合了部分投保人的需求,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投资风险。在选择投连险产品时,投保人需要谨慎决策,确保自己的投资风险在可承受范围内。投连险:保障与投资的平衡艺术
近年来,保险行业日益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其中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这三种产品更是引发了广大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它们各具特色,为投保人提供了不同的保障和投资选择。在这其中,投连险作为一种兼顾保障与投资的保险产品,更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但投资者在选择投连险时,必须谨慎了解产品的风险与收益特点。
分红险,相对稳健,其分红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收益水平自然也会有所波动。万能险则以其灵活性著称,但投资收益率同样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而投连险,其风险程度相对较高,可能产生亏损,但同时也可能带来超越其他险种的高收益。这种险种就像是一场投资与风险的博弈,既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
投连险的运作方式与基金相似,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较大。购买投连险的投资者需要拥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而对于其保单净值出现负数的问题,这背后涉及投连险的复杂扣费结构。主要包括初始费用、资产管理费、账户转换费和退保费等。这些费用在扣除后可能导致保单净值出现负数,尤其是初始费用在投保初期一次性扣除的比例较高。
对于投连险的投资策略,长期规划显得尤为重要。短期投机往往难以抵御市场的波动。只有坚持长期持有,才能有效平滑资本市场短期波动的影响。投资者在选择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这三种险种时,需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进行综合考虑。
投连险并非简单的保险产品,它更像是一种投资策略的选择。购买投连险的投保人不仅要关注其可能带来的高收益,更要深入了解其复杂的费用结构和较高的风险程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的投资安全。投连险,是一种平衡的艺术,需要在保障与投资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对于追求高收益的投资者来说,投连险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但前提是必须充分了解其风险与收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