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康健险赔付率出炉 保险保证办事差别显着
短期健康险赔付率报告:揭示保险服务保障巨大差异
本报记者陈晶晶自北京报道,近年来短期健康险以其高额保障和相对低廉的保费吸引了广大消费者的目光。近日,各大保险公司的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数据纷纷出炉,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些数字背后揭示了保险保障服务的显著不同。
从整体数据观察,在已公布数据的139家保险公司中,仅有三分之一的公司综合赔付率超过50%。值得注意的是,财险公司的综合赔付率普遍高于寿险公司,尤其是那些以险种为中心而非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配置模式的财险公司。
短期健康险主要包括一年期及以下的医疗险和重疾险等,其中百万医疗险尤为消费者熟知。尽管健康险在财险公司的总保费收入中占比不大,但其增速却是最快的。与之相反的是,部分财险公司的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却居高不下。
行业专家分析指出,财险公司赔付率较高可能与销售逻辑、健康险管理方式相对粗放有关。财险公司在客户群体选择、运营管理、营销、核保、费用控制等方面与寿险公司存在差距。令人震惊的是,有9家财险公司的综合赔付率超过100%,其中英大财险的综合赔付率高达797.46%。业内人士推测,这可能与公司的风险管理、产品设计及业务模式有关。
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一家赔付表现良好的保险公司至关重要。高赔付率可能意味着该公司在健康险管理、产品设计、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消费者在选择短期健康险产品时,除了关注保费和保障程度,还应深入了解保险公司的赔付率,以全面评估产品的保障能力。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短期健康险的赔付问题亦不容忽视。为提高服务质量,保险公司需加强风险管理,优化产品设计,并加强与其他保险公司的竞争。为提高保障能力,保险公司应积极应对挑战,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深入分析短期健康险的赔付率数据,我们发现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因素。既包括业务规模较小、偶然的大额赔付,又涉及准备金的提取等因素。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型保险公司中,由于费率设定过低、保单规模偏小,风险分散的难度加大,导致综合赔付率异常偏高。部分公司的综合赔付率为负,主要受到未决赔款准备金的影响。例如,爱心人寿调整了个人短期健康保险的销售策略,导致保费收入下降,同时因采用特定计算方法的未决赔款准备金降低,最终使提转差为负数。
当前,短期健康险的赔付率在2022年整体较低,但承保利润并不乐观。从2016年到2020年,财险行业的短期健康险业务连续五年出现承保亏损。这主要是由于销售费用和渠道成本过高,挤压了利润率。为此,保险公司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如开发针对亚健康群体、三高群体甚至带病群体的医疗险。
业内专家指出,要想长期稳健经营健康险业务,保险公司需秉持专业和精细化的经营理念和思路。他们应深化保险与健康、医疗的融合,提供全面的后端健康服务,真正解决客户的健康问题。这要求保险公司与健康医疗机构合作,拥有整合健康产业资金和资源的能力,开发出具资源可得性及便捷支付等功能的产品,以提升产品保障和服务属性。
短期健康险的赔付率数据揭示了保险保障服务的巨大差异。保险公司需要不断创新,深化与健康产业的融合,提升服务能力,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作为消费者,在选择短期健康险产品时,除了关注保费和保障程度外,还应关注保险公司的赔付率,以做出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