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保险中介中考放榜:净利润“两重天” 退局者频现
随着险企半年报的陆续披露,保险中介机构的中考成绩逐渐揭晓。在业绩增长的数字背后,隐藏着许多故事。尽管保险中介机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1.53%,但净利润却呈现出下滑趋势,同比下降了3.73%。一些机构甚至面临亏损的局面,亏损面还在不断扩散。面对这样的局面,一些保险中介机构决定离开新三板,宣告摘牌。
业内专家指出,这种净利润的分化现象源于不同的保险中介机构面对疫情带来的市场变化的应对策略和风险承受能力各异。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我们发现多重因素交织,如疫情、政策影响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等导致的业务收缩,再加上自身改革带来的成本增加,共同压缩了部分机构的盈利空间。也有机构因为获得大额补贴、业务缩水带来的成本降低等原因,实现了净利润的增长。
在已披露的21家保险中介机构中,营收和净利润情况呈现两极分化态势。有的机构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双重增长,而有的机构则双双下滑。特别是一些大型机构,如新一站、华成保险等,其净利润下滑幅度较大,亏损面不断扩大。对于这些机构,尽管我们尝试采访,但截至发稿时仍未能获得回复。
在众多因素中,车险市场生态与保险中介机构的利润波动息息相关。例如,鼎宏保险表示,由于车险“报行合一”政策实施后行业竞争更为激烈,导致公司营业成本增加、盈利能力下降。除此之外,一些中介机构还面临着汽车市场不景气、消费者购买力下降等问题,导致保费规模缩小、收入减少以及分支机构设立成本增加等困境。也有部分机构受益于补贴等政策的积极影响,实现了盈利增长。
除了以上因素,保险中介机构的应对策略也值得关注。一些机构已经开始积极应对局面,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催收款项、利用国家优惠政策等措施,成功实现了扭亏为盈。也有一些机构由于开拓新市场的成本较高,导致净利润出现下滑。例如安泰保险为了拓展自有机构业务及汽车后市场的服务与科技板块的业务,增加了人员投入,但短期内并未见到明显的收益。综合来看现阶段不同保险中介机构面临的市场环境和自身条件差异较大因此其净利润波动情况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这也反映了当前保险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态未来保险中介机构需要不断创新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曾几何时,新三板对保险中介机构而言是融资“补血”的宝地。然而近期却频频传来保险中介撤离新三板的消息。截至本月二日已有包括安泰保险、众信易诚等四家保险中介机构决定终止在新三板的挂牌。究竟是何原因让这些曾经看重新三板优势的机构纷纷选择撤离?这背后反映了怎样的市场现状?
多位业内人士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后认为,大多数中介公司的经营状况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特别是在互联网保险的冲击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而大多数缺乏央企和互联网平台股东背景的中介公司尤其是以财产险业务为主的公司面临着业绩的严峻考验。为了节省相关费用支出这些机构选择了摘牌。同时交易机制的问题也是一大因素新三板流动性不强股票交易不活跃融资变现难度大使得这些中介机构纷纷选择离场。除此之外行业内的竞争压力也在加剧使得这些机构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未来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因此离席者的增加实际上也反映了当前保险业发展所面临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同时也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提醒业内人士要持续创新变革以应对未来的挑战。